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管理,日前,由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的“太空种子”在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迎来收获。此次收种的水稻品种,将在地面经过长时间培育和检测,进行多轮筛选和鉴定后,再根据品种优良性进行加代繁殖。
我们此次种植的‘太空种子’紫70、寿乡1号、美香93S、农恢1号、农紫糯3号等6个南繁水稻品种,共计500余克。正在田间和工人一起采收“太空种子”的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明介绍,该批“太空种子”中,“寿乡1号”曾获得“海南好米”金奖,口感好但产量较低。希望通过空间环境诱变作用,提升“寿乡1号”的产量。
此次在三亚种植的“太空种子”分别在温室大棚和室外稻田两种方式种植,且没有实施特殊技术和施肥方式,希望通过现有种植标准,反映出“太空种子”正常的种植效果。“采收后,这些‘太空种子’还要经过表型、基因、成分等观察筛选,然后品种的优良性再进行加代繁殖。”王仕明介绍,一般情况下,“太空种子”要经过6至8代繁育才能稳定优势性状。
南海网 记者 利声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