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海网
椰视频
2020年10月19日 20:56 来源:文昌市融媒体作者:吴岳文 编辑:杨智

  2018年,年仅29岁的王昊,从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到文昌市冯坡镇凤尾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。他很快适应了省厅机关干部到乡村基层村官的身份转变。2年多来他为冯坡镇凤尾村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贡献了智力。

  “戴着一副眼镜、富有书生气息的帅小伙。”这是大多数村民见到王昊的第一印象。但打过交道、唠过家常后,村民们、特别是贫困户们对他务实肯干的工作态度都竖起大拇指。

  10月19日,记者来到距离文昌市区约40公里的凤尾村,地处偏远,农业基础薄弱,经济发展滞后,是文昌市“十三五”期间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。驻村以后,王昊与村“两委”干部决定因地制宜发展产业。王昊推动成立村办企业,盘活资源发展产业,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。他盘活了村里500多亩撂荒地,因地制宜成立了文昌鸡、白皮冬瓜、圣女果3个产业基地。2019年,凤尾村集体收入超过25万元,较2018年增长5倍。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1.3万元,较2018年增长60%,全村28户贫困户121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,是文昌市唯一荣获“2019年海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的脱贫攻坚中队。看着村集体经济效益日渐凸显,王昊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。

  王昊还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文昌鸡品牌优势,构建了“公司+村办企业+贫困户”利益联结机制,由海南传味文昌鸡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提供种苗、饲料、防疫、服务及产品回收,村办企业负责养殖设施建设,贫困户负责日常管理。王昊积极发动村民到村企业就业,实现用工达3300人次,村企业向村民支付了45万元工资,增加了村民们的经济收入。2020年第一批文昌鸡销售后,村办企业收入5.3万元,5户农户收入13.7万元。

  “我们通过产业发展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,加强村庄自身的“造血”功能。”王昊说。

  “咱家的厨房和厕所是王昊向省派定点帮扶单位申请1.1万元经费建设的,我和妻子还在村办企业凤兴公司养殖了4棚鸡,仅养鸡每年收入就有6至7万元,现在生活变得越来越好。”说起驻村第一书记王昊,脱贫户陈泽文满是感激。

  林树元也是凤尾村委会的脱贫户,这些年,王昊除了帮助林树元申请资金建设羊舍和猪栏,还自掏腰包给林树元买鹅苗,帮助他发展庭院经济。林树元告诉记者:“要是有什么困难,只要我打电话给王书记,他就过来。”林树元的儿子考上大学以后,王昊又资助2000元。“王昊帮扶我养猪养羊,孩子上学不用愁了。”林树元一脸喜悦。

  为防止脱贫户返贫致贫,王昊还以党建为抓手,加强产业帮扶,促产业振兴。“在党建方面,我们重点把这个“关键少数”动员起来,我们动员村两委班子成员,还有致富带头人,通过发挥他们的作用,他们的种植技术,还有管理能力,去带动我们村办企业的发展。”王昊信心满满。

  办企业、抓党建、建道路、修水利,作为冯坡镇凤尾村驻村第一书记,王昊兢兢业业,勤勤恳恳,把村里的困难当成自家的困难,把老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,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赞扬。

  “振兴工作队来凤尾村后,用心用情做扶贫工作,帮助村民发展种养殖业,村容村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王昊以村为家,村民对他非常满意。”冯坡镇凤尾村村务纪检监督员 林若动容地说。

  如今的凤尾村,路通村美民勤,村民迈步小康的劲头更足了。

  王昊扎根乡村2年多,曾经白皙的皮肤已乌黑发亮。身份的转变、环境的变化,都带不走他的初心,曾经的青年已成为村民心中有担当有作为、信赖拥戴的第一书记。

  对于凤尾村的未来,王昊还有新的想法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重点打造310亩的产业扶贫基地,发展传统特色农业,同时结合我村庄规划和‘三块地’改革,发展农旅融合产业。”王昊眼里充满了憧憬。

  新海南客户端、南海网、南国都市报记者 吴岳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