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现精准脱贫,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探索出包括农业特色产业、生态旅游业、教育发展、光伏发电等在内的“十二个一批”脱贫工程,最大限度发挥出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,把宝贵资源精准投放到贫困户身上。2016年光伏发电连续两年在许多贫困村得到了推广,光伏发电不仅环保节能,电量还能卖给国家电网,走上“政府+企业+贫困户“的精准扶贫新模式,贫困户每年可以从中净增收三千多元。
在湾岭镇孟田坡村的房顶上,一排排光伏电池板堆起错落有致的“梯田”,在阳光照射下,电网计量器的数字便开始转动起来,把源源不断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。
2016年年底孟田坡村委会被列为光伏发电示范点,35户贫困户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。得益于“光伏发电”扶持项目的暖风,孟田坡村贫困户侯海芸家新建的房顶上盖起了“科技帽”。
原本因儿子生病致贫的家庭,多亏了琼中危房改造的项目, 2016年底侯海芸家建起了120平的新房,加上政府扶持的种桑养蚕产业,新房子有了,生活也有盼头了,光伏发电又继续充实着他们的腰包。
以家庭建设3千瓦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为例,按照发电量3300W计算,享受上网电价0.98元每度算,过去一年,侯海芸家的光伏发电电量就能卖2000多元,以光伏发电收入还贷,贷款一年就能还清。
正因为“政府+企业+贫困户”光伏扶贫新模式,项目不需村民自掏腰包,以自筹资金方式,采取光伏发电组件向银行抵押贷款。按装机容量8.5元计算,贫困户自筹6000元,政府补贴28000元,但光伏发电设备使用期限长达25年左右。
光伏发电是绿色能源,也是一项相对稳健的投资,通过利用家庭现有建筑物上的闲置资源,架设光伏阵列,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行使用、销售,不耗时、不耗力的长效扶贫发展模式为脱贫攻坚创一笔“阳光收入”,受到了琼中当地群众欢迎。
有了政府帮扶,小投资带来大回报。2016年以来,琼中县已完成602户试点并网发电工作, 2017年计划将完成500户光伏发电组件安装,年底实现并网发电。
南海网特约记者 崔大伟 林晓 邢伟峰 琼中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