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扶贫先扶智、治贫先治愚”,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,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海南中部山区,是国定贫困县,当地群众对知识认知比较薄弱,近年来,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,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,打造师生关爱“服务网”体系,消除了贫困生厌学等现象,激发了贫困生的立志勤学,坚定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信心。
在琼中县长征镇烟园村,琼中民族思源学校校长何彬文正利用周末,来到帮扶对象,琼中民族思源学校贫困生黎育东的家中家访,了解、疏导他重返课堂后的心理状态。
黎育东就读于琼中民族思源学校九年级八班,因为成绩不好,找不到方向和目标,对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,父母忙于生计,对自己的关心较少。2016年3月,瞒着自己的父母,让自己的哥哥带着自己去学校办理休学手续。
在得知黎育东休学后,何彬文便通过班主任、科任老师、同学、父母和家访等多渠道了解黎育东休学的具体原因,组织班主任、科任老师多次到他家中进行劝返。但劝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。
劝返的一波三折并没有让何彬文感到气馁,只要一有时间,就把心思全都放在黎育东身上,一天多通电话成为了“常态”。最终,通过何彬文的耐心劝导,黎育东慢慢地开始接受何彬文的劝导。
黎育东重返课堂后,曾经厌学的他,现在找到了方向、找到了目标,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规划,成绩由原来的班级30多名上升至20多名。黎育东从一个迷茫、消极的少年,变成一个积极向上、开朗的少年。
在琼中民族思源学校,这样的“家长”还有96位,他们分别“一对一”或“一对多”,对学校328位建档立卡贫困生进行帮扶。
2016年10月,琼中着手开始打造师生关爱“服务网”体系,全县共有1100位教师对6397位建档立卡贫困生进行“一对一”或“一对多”的帮扶,并制定了“四个一”帮扶纲要,每一位帮扶教师每天都会和帮扶贫困生见一次面,每周至少与他们进行谈一次话,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家访或电话沟通,每学期还会进行一次帮扶效果评估。了解、掌握每一位贫困生的思想情况,有效的把厌学等情况在初期就得到有效控制。
南海网特约记者 崔大伟 徐世国 王小霏 邢伟峰 黄博阳 琼中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