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的一个早晨,在海口市国兴大道,许多上班族骑着“小黄车”“小橙车”前往周边商圈各个写字楼,开启新一天的工作。
从新鲜猎奇到步入常态,这是今年年初“快兔出行”“摩拜”“ofo”等共享单车品牌相继进驻海口后,当地人们出行方式向低碳环保模式转变的一个缩影。
随之改变的,还有海口市环卫工人邓丽的工作内容。随着共享单车的进驻,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突出,如今,除了要维护城市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,将“错位”的共享单车扶正归位,也成为邓丽的日常作业之一。“仅4月份,海口环卫工人每周扶正归位的共享单车超过千辆。”工作量陡增,邓丽不免有些抱怨。
烦恼增多的,还有海口市公安交警、交通等各相关主管部门,共享交通这一新事物的突然到访,亟待城市的治理管理者交出应对方案。
新兴交通与传统交通的碰撞冲击下,诸多问题的破解已迫在眉睫,并对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琼岛发出拷问:共享交通能否真正缓解城市拥堵?又该如何应对旅游城市的特殊性?